《中国金石总录》全拓全文数字版全面开放,个人用户免费使用

《中国金石总录》全拓全文数字版全面开放,个人用户免费使用

数据库网站首页 

金石文献是指镌刻于钟鼎器和石质材料上的文字。金石之学肇于东周,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由于金石材料的特殊属性,历史赋予其两大特点。

一是真实性,金石遗存具有十分明显的即时特征,记录准确详实,对于历史上发生的各类事件以及人物传记、经典著作和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的记载相较传世文献更加可靠。

二是补遗性,传世文献由于受到历代政治因素的影响和载体材料的限制,以及翻刻传抄的人为疏漏,使之多有伪讹失真现象,甚至佚亡。

金石文献历代被学人高度重视,尤其至明清两代,金石之学日渐昌盛,成为贯通文史哲艺类的基础之学,发挥着证经补史的巨大作用。清末以来,随着历代碑碣和金属器物的大量出土,金石文献已逐渐形成了庞大的资源体系,其材料的系统性和新颖性,已逐渐成为社会科学各学科研究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源。然而,正是因为金石文献拓本庋藏散乱,释读艰难,使今天的整理者单凭一己之力、一方之藏难以全面上手,学界更难窥其全貌。

《中国金石总录》是首次对全国地下出土和地上遗存金石文献进行全面调查、系统整理、全拓全文数字化的一项创新性基础资源整合工程。由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牵头,国内数十家教学、科研和典藏单位参与,历时四年完成的一项重大学术成果。主编宿白先生,首席专家史金波、李学勤、刘庆柱、陈育宁、傅璇琮等先生,专家团队由王素、王子今、赵超、冀亚平等40余位知名专家组成,基础工作人员近百人。

该项目于2011年1月立项,至2014年11月完成总体平台设计和一期数据整理,2015年6月正式出版,2015年出版第一期,2016年出版第二期,2017年出版第三期,2018年出版第四期。对于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古文献学、文学、宗教学、民族学以及艺术领域等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中国金石总录》整体规划共10期,计划利用10年时间完成总体设计目标。

《中国金石总录》目前已经全面开放个人用户免费注册使用,单位用户继续以IP地址的方式使用。网站地址:www.ch5000.com.cn

《中国金石总录》收录范围

地域界定以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为收存范围(含台湾地区),时限上溯先秦下迄清末(含部分民国时期重要碑碣)。

《中国金石总录》收录内容

全面收存历代出土秦汉以前钟鼎文献和历代出土、遗存清代以前石刻文献。每则金石均包括完整拓片、全文录文和基础叙录三部分内容,根据遗存条件部分收存原文物影像资料。全文录文按原拓行文格式严格录入。叙录包括名称(含简称)、朝代、年号、材质、形制、行款、出土地(或遗存地)、出土时间以及收藏或保护单位等基本信息。

《中国金石总录》全拓全文数字版全面开放,个人用户免费使用

数据库全部分类页面

《中国金石总录》是首次对全国地下出土和地上遗存金石文献进行全面调查、系统整理、全拓数字化的一项基础资源整合工程,全面收存21世纪以前出土或遗存的钟鼎文献(秦汉以前)和历代石刻文献(原则截至清末,含部分民国时期重要碑碣)。其主体按部、编、卷、类四级进行分类;一级分类设金、石、其他三部,“金部”下设二级分类前期、商周、秦汉三编,“石部”下设二级分类汉族碑碣、少数民族碑碣、宗教碑碣、摩崖、其他五编;其中“汉族碑碣”包括碑刻、墓志、题记三卷,“少数民族碑碣”包括历史民族和现代民族二卷,“宗教碑碣”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其他宗教四卷。每则金石包括完整拓片、全文录文和叙录三部分,其中叙录包括名称、朝代、年号、材质、行款、出土地以及收藏保护单位等信息。

第一期收录并整理石刻拓本文献1万种,其中秦汉178种、魏晋南北朝1692种、隋唐3578种、宋元1188种、明清3364种。拓本文献释读整理字数约828万字。图版约13528帧。首次公布量大,其中发掘文献约占总量60%,稀见文献约占40%。

第二期在第一期基础上,继续无重复性收录并整理石刻拓本文献1万种,其中秦汉66种、魏晋南北朝1177种、隋唐5752种、宋元805种、明清2200种。拓本文献释读整理字数约996万字。图版约15027帧。首次公布发掘文献占总量66.3%,稀见文献占33.7%。其中西北民族大学藏于右任题跋拓本以及宁夏博物馆一级文物多款藏石拓本尤为珍贵。

第三期在第一二期基础上,继续无重复性收录并整理金文和石刻拓本文献1万种(金文拓本文献约200余种)。其中秦汉138种、魏晋南北朝594种、隋唐2309种、宋元663种、明清6296种。拓本文献释读整理字数约1020万字。图版17303帧。首次公布发掘文献占总量65.2%,稀见文献占34.8%。其中河南大学、金陵图书馆、扬州图书馆等单位藏品以及部分罕见少数民族石刻拓本较为珍贵。

第四期在第一至三期基础上,继续无重复性收录并整理金文和石刻拓本文献1万种(金文拓本文献6000余种、石刻4000余种)。其中先秦至秦汉时期约500种、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约4500种、明清时期约5000种。拓本文献释读整理字数约1070万字。图版约15000余帧。首次公布发掘文献约占总量66%,稀见文献约占34%。其中国家图书馆、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单位藏品以及部分海外高校藏品较为珍贵。

《中国金石总录》规划十期,首创金石文献分类体系,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多”,涵盖金石文献约30万种,其中,首次公布的发掘文献约60%,稀见文献约40%;二是“优”,拓片以多拓择优原则筛录,全文录文以行款格式录入;三是“便”,通过网络平台首次将大量金石文献公之于众,检索方便。

《中国金石总录》全拓全文数字版全面开放,个人用户免费使用

数据库支持分类浏列表

《中国金石总录》全拓全文数字版全面开放,个人用户免费使用

《中国金石总录》全拓全文数字版全面开放,个人用户免费使用

每方金石均包括完整拓片、全文录文和叙录三部分,部分收存原文物影像资料,录文按原拓行文格式输入叙录包括名称(含简称、又称)、朝代、年号、材质、形制、行款、出土地(或遗存地)、出土时间以及收藏或保护单位等信息。

《中国金石总录》全拓全文数字版全面开放,个人用户免费使用

《中国金石总录》全拓全文数字版全面开放,个人用户免费使用

数据库设置分类检索、条目检索、全文检索和高级检索4项检索功能

《中国金石总录》收录历代金石文献总量最多、范围最广、内容最全。历史文献中有关金石方面的著述,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时期交通、通讯等信息交流条件限制,对历代金石文献遗存缺乏全面认识,传抄、转录情况较为普遍,即便是被视为清代金石学集大成的清王昶《金石萃编》一百六十卷,以及其补编清陆增祥《八琼宝金石补正》一百三十卷,合计数量也仅有3500余种,在总量上远不能反映目前全国金石文献的遗存状况。因此,《中国金石总录》在参考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于全国范围有组织地进行了近四年的实地调研,规划收录历代拓本30万种、近40万方,基本涵盖先秦至清末(部分重要民国金石文献同时收录)约2400年历史的主要金石文献遗存,形成了我国有史以来收录总量最多、范围最广、内容最全的金石文献资料总库。

《中国金石总录》最新出土公布量巨大。历代金石文献著述,由于编撰者受著述时间限制,无法对后世出土或发现的金石文献进行著录。同时著述者因其他因素,多者仅录远代金石,近两朝内稀有著录。《中国金石总录》从全史入手,收存元代及以后各类金石文献遗存量巨大,约占总量80%,尤其是民国至本世纪初大量发现或考古出土的最新历代碑碣文献,绝大部分为首次结集公布,具有极高的史料和研究价值。

《中国金石总录》将实现流失海外珍贵拓本文献的全面回归。全库以抢救、发掘和保护历代金石文献为宗旨,以全面收录历代金石文献遗存为目标,在系统整理境内文献的同时,与日本、韩国、美国、瑞典、法国、东南亚、南亚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相关典藏和教学机构展开合作,全面收录流失海外的孤拓本、古拓本,逐步实现海外中华金石文献的全面回归。

《中国金石总录》首创金石文献分类体系和全新定名著录标准。金石文献遗存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涵盖了历代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民族宗教以及国际交流、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内容极其丰富,类型错综繁絮,历史文献不一而统,多具金石两类,之下均以镌刻年代综合排序,如此使用者不仅难以分类检索引用,更无法统揽文献全局。《中国金石总录》将全库划分部、编、卷、类四级分类,分设金、石、其他三部。“金部”下设前期、商周和秦汉三编;“石部”下设汉族碑碣、少数民族碑碣、宗教碑碣、摩崖和其他五编,其中“汉族碑碣”包括碑刻(含石经、记传)、墓志、题记,“少数民族碑碣”包括历史民族和现代民族。末级分类后按镌刻年代先后排序。

《中国金石总录》全拓全文数字版全面开放,个人用户免费使用

数据库联系人和电话:

达老师,13919003634、丁老师,18993152669

0931-8124248/8121241

QQ:1930060660

微信:18993152669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第一新村81号

官网:www.ch5000.com.cn

邮箱:ch5000@ch5000.top

来源:甘肃古籍、网络

-END-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桃花源Utopia

About the Author: 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