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懷(1844-1916)檔案

盛宣懷(1844-1916)是中國晚清至民國早期工業化及現代化的推動者。所有現代中國標誌性的發展和產業 – 海上運輸、煤炭和鐵礦開採、銀行業、電信通信、中國紅十字會、鐵路建設、棉紡織、水利工程和大學教育,都是由這位一位睿智及極具魄力的商人、政治家、銀行家、外交家、慈善家、教育家所倡導,甚至發起的。

http://repository.lib.cuhk.edu.hk/tc/collection/shengxuanhuai

透過全面考察「盛宣懷檔案」,研究人員可以對這重要人物與及動盪時期有新的發現。現時,盛宣懷檔案主要保存在兩個機構:香港中文大學和上海圖書館。現收藏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檔案,於1985年由時任校長馬臨教授及鄭德坤教授高遠識斷大力推動下,終由已故的校董利榮森博士及程伯奮先生的慷慨捐款支持下收藏的。這批超過13,000封信件的檔案接近四百萬字, 分為77卷,包括盛宣懷與他的家人及同僚的書信往來。上海圖書館已為其所藏17萬份不同的文件檔案編目。由此可見,香港中文大學和上海圖書館的两份檔案是關於盛宣懷的生活、變化、思想、社交圈子和工作最主要和直接可靠的來源。同樣地,這些檔案揭示了晚清至民國初期的財政、政治、家庭和社會狀況,是了解這個動盪時期的關鍵,盛宣懷檔案將徹底改變對這時期的研究方向。

雖然學者和研究人員數十年來都知道這檔案的存在,但研用它的人很少,尤其是收藏在香港中文大學的這部份檔案。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信件都是以草書寫成,對許多歷史學家和研究人員來說都晦澀難懂。另一方面,對書法專家而言,要辨認這些信件也不容易,因為這些文件通常包含加密內容,例如雙關語或綽號、別名,也包含只有專門研究這個時期的歷史學家才認識的縮寫。於80至90年代,在中國文化研究所鄭德坤教授及陳方正教授的主持下,王爾敏教授、陳善偉教授及吳倫霓霞教授在出版盛宣懷檔案方面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為了讓學者能充份地利用這批檔案,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了解到需要通過釋文和標句把全部文件裡的資源再度「發掘」出來,當中過程需時亦需要很深入的研究,冀望這份加入釋文和標點的檔案將成為未來眾多研究項目的基礎。

從2014年到2018年,專家團隊對檔案進行釋文、標點、分頁和數碼化的工作。我們首先要感謝馮金牛先生,他是上海圖書館原歷史文獻中心副主任、盛宣懷研究專家、亦是這項目的主編。沒有他的堅持和努力,這個項目不可能實現。我們也非常感謝高洪興先生、陳正青女士、汪家駒先生、汪珏和鄭威的貢獻。盛宣懷檔案的數碼化及平臺設計是由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的廖頴康先生及他領導的團隊負責完成,林美珍博士早期對推動這項目起著關鍵作用。最後,我們十分感謝梁元生教授和文物館諮詢委員會主席莫華釗先生對這個項目的支持和指導。

姚進莊
文物館館長

About the Author: 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