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识 | “太祖”和“太宗”有什么区别?关于帝王的庙号、谥号、尊号(一)

在前几期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关于年号的知识,除了年号之外,庙号、谥号、尊号也在我国古籍中频频出现。这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庙号。



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定庙号最初非常严格,需要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来定,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了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庙号制度被废止。


汉朝以后逐渐恢复了庙号这一制度。不过,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因此不少皇帝都没有庙号。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的泛滥,开始于曹魏。到了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没有不称祖的。


△ 宋太宗赵炅(赵匡义、赵光义)


在称呼的时候,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起构成已离世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明太祖朱元璋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都为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引得数字人文平台

About the Author: 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