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B | 数据库中的核心实体详解——非亲属关系




大家好,在上一期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CBDB数据库中的核心实体——亲属关系,这期,我们继续为大家介绍同样被列为核心实体的“非亲属关系”。




非亲属关系



a. 简单的非亲属关系


这些由三部分构成:人物+关系名称+关系人。在记录个体人物在他们一生当中所形成的非亲属的关系时,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控制社会关系类别的增加。


因为这些社会关系总是在人与人之间成对出现,所以在交往中就一定存在着对称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数据库中出现“A是B的学生”,那么也应该出现“B是A的老师”。实际上,当前的系统中会自动生成第二个条目。因而,“关系”作为一种实体就有了一种内在结构:


1.关系类别

2.成对的关系类别

3.关系的种类/子类(目前有三种)


当创建一条新的社会关系类别时,也一定要创建与之对应的社会关系。当然,对“相同关系”而言,其相对的社会关系正是本身:“A是B的朋友”也就是“B是A的朋友”。然而,在大多数关系中,两个人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CBDB需要一种对应类别以便于两人从不同的角度获取各自的角色:在记录A时用“A跟随B”,这对B而言意味着“B被A跟随”。



b. 间接关系


在一些重要的事件中,关系是通过间接的组织或者人形成的。CBDB通过增添附加资料到关系中,来获取这些关系的类型。比如,我们可能知道X和Y之间的关系,是因为X要求Y为他父亲的文集作序。


c. 关系记录的结构


因为前近代中国社会的关系通常很复杂,CBDB系统中追踪关系网的表格也因此使用了大量栏位:


基本资讯

1. 人物

2. 关系人

3. 关系名称

4. 确立关系的物体或事件的个数


在关系中起作用的亲属或其他关系的资讯

5. 亲属关系,若该联系是由人物的一位亲属确立

6. 亲属关系是由该联系所确立的人物

7. 亲属关系,若该联系是由关系人的一位亲属所确立

8. 确立关联的关联人物的亲属

9. 声称关系存在的人的名字:比如,一个儿子声称的父亲



关系的时间和地址

10. 关系的地址

11. 关系的顺序,如果人物不知道实际日期

12. 关系的日期(年、月、日,如可知) 上下文信息

13. 确立关系的社会机构

14. 确立关系的场合

15. 确立关系的著作类型,如相关

16. 确立关系的作品题目,如相关

17. 确立关系所围绕的学术话题


出处和注解

18. 出处

19. 注解



如果您希望更详细的了解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欢迎登录www.inindex.com注册使用。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引得数字人文平台

About the Author: 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