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田清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中心学生研究员。
2021年2月至今,我在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学术期刊组工作满一年。时间似乎很长,工作内容不算多(参加例会8次、校对稿件2篇、编辑公众号推文3篇、撰文1篇),但收获却颇丰。作为一名古典文献专业的研究生,我最初接触到的数字人文仅局限于古籍数字化、资料库、古籍标点等。自加入数字人文研究中心,通过完成期刊稿件的校对以及参加各种数字人文的讲座与活动,我才真正深入地了解了这一新兴领域。
在校对稿件和参加“数字人文星火训练营”一系列讲座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数字人文研究者如何运用计量统计和空间分析等方式来分析和研究人文问题;经过学习不同专业老师进行的专题讲座、学术沙龙、实践项目分享,也得到了系统化的数字人文指导和训练。
由此也结合自身研究方向,积极进行数字人文的实践和探索,最终在《数字人文研究》上发表了《海内外中文古地图数字化成果述评》一文。我是从古地图使用者和研究者角度,梳理与反思目前古地图数字化工作呈现出的特点与不足,经由这篇文章的写作,我对古地图数字化概念的兴起、数字化发展阶段、数据库建设路径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通过比对海内外四十余种中文古地图数字化成果的创办主体、功能和内容,我认为目前中文古地图数字化工作仍存在分类不明、忽视文字文献等不足。
在接受数字人文中心的系统指导后,我不断主动吸收与数字人文有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譬如旁听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举办的第三届数字人文大会,了解到数字人文与地图、档案、艺术、文学等研究对象的多样结合,以及学术研究平台Docusky、CBDB、CHGIS、语料标注平台MARKUS等在研究中的应用方式。此外,为吸取其他学者对古地图数字化的经验与看法,我还在去年12月参加了亚洲地理学会(AGA)举办的青年地理学家研讨会(The First Workshop of Asian Young Geographers),在了解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路径后,我对该主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
从自身学习经验来看,我认为数字人文在史料和技术方面为研究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研究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庸》有言“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目前自己对于数字人文研究的理解虽仍较为浅显,但其思维模式为自己的研究思路开辟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因此我将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沿此方向持续深耕下去。
在数字人文中心担任学生研究员的一年收获良多,皆得益于数字人文研究中心老师们的指导以及与优秀伙伴们的交流,在此表示衷心感激与祝福。
·DH新青年·
“DH新青年”是本公众号面向所有高校在校学生开放的新栏目,发表与数字人文相关的理论探讨、项目设计、会议述评、读书心得、人物访谈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的学生习作。文章或其他形式的作品皆可,篇幅不限。投稿请发送至rucdh@ruc.edu.cn,邮件名格式:DH新青年+内容标题。欢迎广大心怀好奇、勇于探索的数字人文新青年在此试飞!
文案:田清
排版:刘为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数字人文研究):DH新青年| 田清: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学生研究员工作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