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健康科技智库)于浦江创新论坛正式发布了“2018年π指数系列报告——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全球科研机构产出评价报告”。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蔡澎研究员主持了发布会,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林其谁院士与王恩多院士出席了发布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主任于建荣作了2018年π指数发布报告。
π (Productivity Index, PI)指数聚焦“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领域,结合现存评价指标和本领域特点,依托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了论文作者实际贡献和期刊影响力,旨在科学分析与评价机构科研产出质量,客观反映中国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领域相关机构在全世界的位置,改变从追求发文量到追求发文质量的认识,为促进机构特色特长学科的发展、提升科研效率、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提供一定参考。
π指数主要包括π值(PIV)、π商(PIQ)、π因子(PIF)、5年π因子(PIF5)、全球π值基线(PIVbl)、全球π商基线(PIQbl)、论文量(AC)、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机构论文量占比和CNS论文量等评价指标。其中π值作为最核心的指标,考虑了机构发文量、作者贡献度、期刊影响力、不同学科权重等多重评价因子,旨在客观反映科研产出的综合实力;π商是指篇均π值,反映科研产出的单篇实力。
2018 年 π 指数报告在已收录的 119 种期刊的基础上,新增 Science Advances,Nature Plants,Nature Microbiology 3种期刊,共 122 种期刊作为统计的源期刊。2018年系列报告主要包括:π指数年度报告、2012—2016 年π 指数趋势分析报告、生物与医学领域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π 指数分析报告,以及新研制的学科领域分析报告等四部分。(详情见π指数官网:http://bm.pi-index.com/)
版权归生命健康科技智库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它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生命健康科技智库”或联系π指数项目组pi_sicls@sibs.ac.cn。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生命健康科技智库 ):2018年π指数系列报告于浦江创新论坛正式发布(附发布会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