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指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句“记得住乡愁”,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中国传统社会的根基在乡村,乡土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层面。 冯骥才先生曾表示:“古村落文化是中国最大的文化遗产,堪称中国文化中的万里长城”。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技术、3D技术、图像捕获与计算技术、交互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乡土文化记忆的传承插上了数字的翅膀。 保护古村落迫在眉睫 组建课题组开展研究 高迁古村晚清旧影 高迁古村当代新景
为加强台州古村落文化保护,留住并活化乡村记忆,2016年台州市档案局(馆)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合作,以台州古村落为对象,以仙居县高迁村为试点,组织开展“台州’古村落’数字记忆建设研究”课题并获得了国家档案局的科技立项,以古村落档案资源主动建设与深度开发为基础,充分结合传统媒介方法、数字技术和数字艺术进行资源记录、采集、加工、组织、开发利用和创意呈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数字文化叙事,探索了一套构建古村落数字记忆的理论与方法,并以高迁古村为例进行落地应用,走出了一条古村落数字化保护的新路子。 该课题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冯惠玲教授领衔开展研究,3年期间课题组7次深入高迁村考察调研,召开各类研讨会40余场。同时,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梁继红副教授提出的“多维叙事”理念指导下,课题组完成了对高迁数字资源的采集、加工和总体资源建设。根据“前站后库”建设理念,课题组最终完成了高迁古村数字资源后库建设与高迁古村数字记忆门户网站搭建工作。 课题组成员在高迁古村实地调研 课题组成员实地考察高迁古民居 丰硕的研究成果 1 提出“台州古村落”数字记忆 总体规划方案 (1)“前站后库”的总体设计架构:“前站”即专题网站,“后库”即数字档案资源库; (2)古村落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流程、方法与工具; (3)古村落数字档案资源库构建方案; (4)古村落网站设计与呈现指南; (5)古村落数字创意产品开发指南。 2 制定“‘台州古村落’数字记忆项目” 工作规范文件 (1)古村落口述档案、照片档案、文献等的定制化元数据方案; (2)古村落领域本体; (3)古村落人物、位置、时间、事件等命名实体规范; (4)数据库规范; (5)知识产权规范及相关协议。 3 完成具体实施案例 建设“记忆高迁·爰得我所”门户网站(http://gqjy.bjjy.cn),采用响应级部署,支持移动端浏览;采集246GB数字档案资源,建设“高迁古村数字资源库”,实现面向内容的语义组织,开发古村落实体库、本体网络及可视化应用。 高迁古村数字记忆门户网站 4 开发数字文化产品 包括:吴氏家训诵读、《天上北斗·人间高迁》专题片、高迁古村全景漫游、高迁精神空间数字创意呈现、慎德堂3D建模、谱系精英人物可视化展示、吴氏家族十大纪事等。 吴氏谱系精英人物可视化展示 高迁古村虚拟全景漫游 高迁十大纪事之万缗奉还 课题成果获得高度评价 经过3年多的深入研究,“台州’古村落’数字记忆建设研究”课题于2019年4月顺利通过国家档案局验收,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也在日益凸显。 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付华在课题验收会上指出:“台州古村落数字记忆项目在档案采集整理、加工研究、展示传播方面实现了跨越,突破了传统档案架构,为数字时代整合各种资源进行村落文化保护提供了优秀样本,对于高迁、台州、浙江,甚至全国古村落记忆的构建,古村落文化的传承,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浙江省委副秘书长、浙江省档案局局长刘芸在验收会上指出:“浙江开展的‘千村档案’工作,吸收和借鉴了台州古村落课题的方法和理念。古村落保护不仅是对房子的保护,更是对文化进行保护,需要我们主动通过建档的方式,通过数字记忆永远传承下去。课题的成果给浙江档案工作加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提供了新的理念、新的思维”。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对课题成果做了批示,指出课题成果论证了数字化保护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文物部门和古村落所在地的采用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文对课题成果做了批示,指出课题成果对传统的村落保护方法是一种有益补充,可以为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为当代中国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利用价值。 当地村民的话让课题组非常感动:“如果祖宗知道了,会感谢你们的!” 古村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连绵不绝的乡愁,用数字方法活态保护古村落、留存古村落文化记忆,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撰文:梁继红 马林青 陈洁 王云 祁天娇 图片:陈洁 祁天娇 编辑:汪泳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档案那些事儿):案例研究|古今碰撞:高迁古村落数字记忆建设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