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西安)数字人文与视听传播青年学者论坛(四):赛博空间与科幻美学


2021年12月31日,“虚拟本体论与后电影性”首届中国(西安)数字人文与视听传播高峰论坛于云端会议室成功举办,其中青年学者论坛(四):赛博空间与科幻美学论坛于31日晚在腾讯会议顺利开展,此次论坛由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敏芝老师担任主持人,由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管成云老师担任点评人。


此次论坛中,来自上海理工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云南大学、广西艺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等学校的1位博士研究生和7位硕士研究生分别作了专题汇报。


首先发言的是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的马方楠讲师,对于《赛博空间的再虚构——影游融合下的科幻影像》提出三个问题并做以解答:首先是末来科幻影像将借助VR/ AR/WR技术创造沉浸式赛博空间辅以游戏引擎的动态叙事。其次是认为游戏引擎是未来科幻影像的底层支撑技术,而国内尚且没有出现能做出电影级画质的游戏引擎,且指出产生其现象的原因,井非是技术问题,而是过度依赖国外游戏引擎而忽视本土游戏引擎的培育和发展的情况。最后提出未来科幻电影和次世代游戏的产业链将进一步打通,中国3A游戏引擎的空缺将会限制中国艺术风格在科幻影像表达上的多样性和在地性。推动本士引擎和生态发展有望帮助在科幻影像中“讲好中国末来故事”。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孙宇晗,以《银翼杀手》与《沙丘》两部电影为例,对《赛博空间语境下科幻电影的发展走向》做出详细分析。她的概述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对于赛博朋克的简单介绍,其次是以两部电影为节点梳理了赛博空间语境下科幻电影的发展,然后是分析了沙丘中有关人类学、宗教史和哲学命题,最后对于科幻电影的反思和展望。她认为在科学技术已经不断实现质的飞跃的今天,科幻电影的主题未能得到拓展,反而越来越被压缩,这是需要我们反思和警惕的问题。
 
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李丹宁,发言题目是《丹尼斯·维伦纽瓦科幻电影的身体与空间美学建构》(从梅洛-庞蒂的现象学出发)。她认为通过梅洛庞蒂的现象学体系这一前理论对于此现象的研究,在后电影状态下对于电影这一学科具有一定自反性意义。她概述从研究来源、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这六个方面展开。她的研究构想聚焦于三个方面:首先是身体与空间的展现,包括了巨物崇拜、“触摸”迷恋与失效的“触摸”;其次是身体与空间的互动,即记忆/梦境、责任/使命;最后是影像身体、空间与银幕身体、空间。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李艺琳,分享的主题是《赛博朋克电影《钛》的后现代叙事》。他的概述分从绪论、研究背景和研究构思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梳理了影片概况及研究现状。她的研究构思分为三个方面:首先贴片式、碎片化的叙事,主要以影片中的主题、风格、美学展开;其次是界限消弭的叙事,以人为核心对于身体想象力、赛博格、性格流变、酷儿这几点展开分析;最后是情感寄托的去中心化叙事。
 
香港城市大学硕士研究生高瑞雪,发言题目是《从赛博格女性看分析《青蛇劫起》的女性形象建构》。首先她就赛博格动画进行简短阐述,在此基础上阐明赛博格女性主义的特征就是通过技术弥补女性与男性的生理差异。其次是对赛博格元素的本土化呈现与青蛇劫起中的女性形象建构。最后是对于青蛇劫起的突破和局限,她认为在《青蛇劫起》中对于女性身份的自我探寻是影片的突破之处,“幕强”与“厌女”则是影片的一个局限。
 
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刘梦婷,发言题目是《赛博朋克电影的底层投射与边缘书写》。他的概述分别从:先锋外延包括空间寓言、身体景观,人文内核包括集权压迫、身份焦虑两方面进行阐明。她认为与现实社会对末来科技的乐观憧憬与狂热追求不同,赛博朋克电影传达热科技下的冷思考,以先锋的视觉外壳包裹着对世俗人伦的复归,以另一种趋向极端的保守主义控诉技术至上观念下不断膨胩的物质欲望与殖民野心。
 
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谭斯倩,发言题目是《“技术的想象力”:科幻景观中未来城市的时空组构》,基于李斯特的理论,新技术的赋权下,人类对未来的乌托邦式的愿景可以在现代理性主义中复活,电影通过自己的视觉呈现与传播技术,企图将城市景观作为主导的场景元素并探索未来的城市景象的叙事与影视化表达。首先分析了技术乐观的高度乌托邦-乐观之城,这是科技对人生活影响的体现,肯定了人的无穷想象和对于科技的认同精神。其次分析了荒废颓败的末世人居景观-衰退之城,重点着眼于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她概述了未来城市的空间构成的四个部分:垂直空间、游戏空间、极权空间和钢铁城寨,同时描绘了未来城市意象的诗性表达:暗黑霓虹、全息影像、道路景观。这些组成了未来城市景观,也为观众提供了新的思考。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左钰,发言题目是《赛博空间中虚拟偶像群体的身份认同研究》,赛博空间下虚拟偶像及其迷群是一个新的话题。左钰首先区别了赛博朋克、赛博格和赛博空间。其重点的赛博空间是基于赛博格、互联网技术、电脑游戏所催生的对于未来的想象。在赛博空间下产生的虚拟偶像是一种基于数字复制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所产生的无物质载体人物,依靠全息等技术完成网络与现实的接触交融,其中洛天依就是代表。洛天依等虚拟偶像的粉丝不在少数,这里就涉及粉丝的自我投射、自我认同、集体人体和社群文化。粉丝借虚拟偶像的形象讲自己的故事,虚拟偶像的身上也体现了粉丝的审美。看似是追星,实则是在这一过程中完成自我认同、应援自我。在国内,通过B站这样的平台,社群文化得到体现与升华,偶像的认可是粉丝前进的动力,而这正与现实生活中的疏离关系形成对比。




所有学者发言结束后,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管成云老师对各位青年学者的发言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点评。

在王敏芝老师的顺利主持下,管成云老师在肯定了同学们的学术研究热情基础上,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对于赛博空间与科幻美学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且总结了今天论坛中青年学者们的发言,对于同学们的选题与思考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委婉的批评,针对初涉学术研究的青年学者强调了选题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希望老师与同学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与进步,并且鼓励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继续学术研究,本场青年学者论坛圆满结束。


编辑 | 孙春芦
资料整理
李易文、左钰、李艺琳、李茜雅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数字人文与视听传播

About the Author: 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