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数字人文青年学习营”|“时空框架下的数字人文文本研究及空间叙事”

南京大学“数字人文青年学习营”|“时空框架下的数字人文文本研究及空间叙事”

“时空框架下的数字人文文本研究及空间叙事”

时间:2019年4月15日 14:00-17:00

地点:南京大学仙林校区邵逸夫楼高研院报告厅(国际学院C308)

汇报人: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空间人文与场所计算实验室研究生 刘帅帅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空间人文与场所计算实验室研究生 马昭仪

南京大学数字人文与超媒体GIS工作室  本科生  张景源、王泽慧、彭韵筑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与文化创意实验室研究生 林文思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 高豫来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 张宇浩

主办单位:

南京大学高研院数字人文创研中心

天津大学空间人文与场所计算实验室(SHAPC Lab)

主题一:面向唐长安城市史为核心问题的唐传奇文本挖掘研究项目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巅峰时期,在文化、经济、政治等各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样小说也得到空前的发展,明代桃源居士将唐传奇小说和唐诗并称为绝代之奇,鲁迅评价唐传奇小说是“始有意为小说”,长安作为唐代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大量以长安为舞台背景的名篇小说,而这类小说往往采用空间叙事的手法进行叙述小说情节,如白行简的《李娃传》、温庭筠的《华州参军》、沈既济的《任氏传》等。

古代小说影响城市,城市映像具体投射在小说中,作者在以长安不同坊里作为情节舞台的创作过程中,在字里行间都隐藏着作者自身对城市的认知状态,小说中对城市空间的描述,反应了当时的城市风貌,小说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将个人对城市的记忆和情感特点倾注其中,生动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小说家对于各个时代城市的想象和追忆,是研究作者时代城市空间或生活的极好素材。

天津大学“空间人文与场所计算实验室(SHAPC Lab)”从2018年初实际开始的面向唐长安城市史为核心问题的唐传奇文本挖掘研究项目,通过挖掘古典文学作品,将其创造的场景和人物以及作者的信息作为一种媒介来透视城市,探讨了在文本中探索城市的新途径。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数篇论文和报告,获得了学界的关注,认为该研究丰富了长安城市史的研究方法。

基于唐传奇小说文本挖掘的唐长安城市空间功能研究

刘帅帅

今人对长安的研究以考证地理位置、新增宅邸为主要目的,被称之为“录鬼簿”的研究范式,而对于地点之间关系的研究还不够成熟。本文以张同利在《长安与唐五代小说研究》附录中汇总的400余篇以长安为背景舞台的传奇小说为材料,以小说中地点之间的联系数据为线索进行文本结构化,建立小说的文本信息库,其中包括小说的基础信息(小说名称、作品收录、作者等)、时间信息(作者时代信息、小说时间信息)、地点信息(坊里级别OD关系信息、功能地点信息)、事件信息(出行目的、小说简要内容)、小说人物信息(阶级等)。其中通过坊里OD关系进行统计,可以得出以小说为材料的唐代长安坊里之间的空间网络,结合时间探究不同时期长安坊里网络的历时性变化,并结合出行目的探究坊里之间不同的功能网络关系;通过坊里OD关系信息结合对应的人物,根据人物的阶级信息探究不同阶级在长安城的空间行为,并结合时间探究不同阶级人群在长安城活动的历时性变化。

        小说文本作为历史“大数据”——时空挖掘《李娃传》中的唐长安城

马昭仪

本研究延循巴赫金的小说时空体脉络,借用当代社会大数据研究的”社会感知”框架,利用文本挖掘、空间分析、可视化等技术探寻唐传奇小说《李娃传》内部的时间叙事模式、时空叙事模式以及空间叙事模式,并结合作者白行简外部空间的活动,还原小说中蕴含的日常生活场景以及规律。

主题二:二战期间亚洲女性的青春坟墓——南京地区侵华日军慰安所的AR故事地图

报告人:张景源、彭韵筑

AR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已成为形象展示历史场景的重要技术,通过与Web GIS、故事地图技术的有机结合,将成为新型GIS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AR故事地图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地图产品;它是在故事地图的基础上,充分融合AR技术,并扩展地图的动态表达能力,构建三维叙事空间,从而更加直观和生动地再现故事场景的时空特征。本研究以南京地区为研究区,系统收集与分析史料,系统考察南京地区侵华日军所设立的60多所慰安所,结合GIS技术,研制AR三维地图与专题数据库,形象展示与讲述二战期间发生南京地区的慰安妇及慰安所的历史故事。

主题三:《山海经》色彩词的数字人文研究方法探索

报告人:林文思

色彩是文字与图像之外的另一种表述思想的方式,中国古籍中随处可见的色彩描述,反映着不同时期的色彩观念,以及背后的社会思想之特质与变迁。《山海经》对山川草木、神仙异兽无不玄言色彩,是研究先秦色彩观念的重要材料。林文思同学的研究以数据挖掘的方法开辟了传统《山海经》文本研究之外的新视角,采用MARKUS、DocuSky、Palladio等数字人文文本研究工具,对《山海经》全文色彩词的词频、词缀、共现关系进行了全面统计与分析,并对其中体现的先秦五色观念、色彩与物质的关系、色彩与方位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对已有的《山海经》研究工作做了有益补充。研究得出的结论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不失为数字人文研究一次有趣尝试。

主题四:浅谈帝国时期罗马浴场形制的流变及其成因——基于CAD工具的可视化研究

报告人:高豫来

古罗马的公共浴场一直由于其豪华而完备的设施而为后世津津乐道;而在学界,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问世,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某一专门领域,其中建筑学和艺术学对罗马浴场的研究最为丰富,前者关注其古典建筑之样式,后者则将注意力放在浴场中精美的雕塑、壁画之上;在建筑和艺术学之外,其他一些学者还针对公共浴场中的一些设施进行了研究(如罗马浴场对公共藏书发展的贡献)。对于罗马公共浴场整体,不少通史性著作则往往视其为“古罗马高度繁荣的标志”或“罗马人沉湎奢靡、逐渐堕落”的证据,对其仅作简要概述。本次研究将试图从古罗马公共浴场的整体形制入手,通过分析其内部结构及其演变方向,寻找塑造这些豪华完备浴场的因素。

本次研究是基于Autodesk旗下CAD绘图工具对其规模、布局形态、内部结构清晰而直观的呈现。研究选取罗马帝国时期几座具有代表性的公共浴场,将它们的形制进行可视化处理;罗马公共浴场的形制在经过CAD软件的整理后鲜明地传达出一条信息,罗马公共浴场的形制在图拉真(Trajan)时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合相关史实进行分析,塑造罗马浴场形态一些主观、客观因素逐渐清晰起来。在某一程度上,罗马的公共浴场往往是其所处时代的特征的生动反映。

主题五:“战神的前行”——HGIS视角下的英国内战与农业

报告人:张宇浩

农业一直是英国史研究的热点领域,历史学家一直试图探究英国的农业发展与革命在资本主义形成、工业化、近代化等重大历史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布伦纳辩论就是该领域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在此领域的研究中,对近代早期英格兰社会的整体农业水平进行宏观层面的描绘,是一个较为困难且颇有争议的话题。张宇浩同学以英国内战时期的相关文本为研究对象,从中提取出地名、时间、人员等信息,希望用经过加权的行军路线和驻扎地区,绘制一张反映军队在各地粮食消耗的历史地图,以此管窥17世纪中叶英格兰各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

编辑|潘梦沁

简介

南京大学“数字人文青年学习营”|“时空框架下的数字人文文本研究及空间叙事”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数字人文创研中心是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下属的跨学科国际研究平台。该中心以“聚焦数字时代焦点问题研究”为导向,提倡以“数字人文”为跨学科研究驱动,以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为依托,汇聚南京大学校内多学科资源,促进校内跨学科合作,面向国内外科研及文化机构,搭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数字时代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生产与传播转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大高研院):南京大学“数字人文青年学习营”|“时空框架下的数字人文文本研究及空间叙事”

About the Author: 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