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1919年11月底,梅兰芳第一次应邀来到汉口大舞台献艺,期间他创排于1917年的新戏《天女散花》受到了武汉戏迷与汉剧、花鼓戏艺人的热烈追捧。而在这场持续了一月有余的京剧盛宴开锣之前,7月与9月的《汉口中西报》上已然出现了这出戏的“广告”: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1919年7月17日、9月4日、9月22日载于《汉口中西报》

© The Ephemera Project

在天女倾篮撒花的经典造型上方,书有戏中念白:“我佛慈悲大旨,宣布已完,俺只索回转西方去的”。然而紧随其后的不是“但愿言下打碎了苦虚空,且莫管咱有花没处洒”的尾声,却是一句看似工整、实无半点关联的“此灯中日合造,销行已久,较之舶来品尤为优美”。摸不着头脑的看客若向画面左上角一瞧便会了然:原来那枚描摹细致的硕大电灯泡才是广告真正的主角。想来彼时菊坛当红的梅老板竟不知不觉做了一回代言人,但亦不知这则灯泡广告是否也为梅兰芳11月造访江城贡献了“前期宣传”。


有趣的是,在1919至1920年间,这一灯泡品牌在《汉口中西报》上推出了一系列上述形制的京剧人物广告。这些广告皆以当时盛行的京剧剧目为噱头,在一个巨大的电灯泡图案之外,绘以戏中经典桥段,画幅虽小,但对角色神态及扮相身段的刻画颇为精炼传神;在文字上则取剧中代表性的念白或唱词作上句,牛头对马嘴般对出下句自家的广告语来。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滑动查看更多

节电亮堂,卖点清晰,就是太出戏!

© The Ephemera Project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滑动查看更多

细品这上下句间微妙的关联……

© The Ephemera Project

不知这组京剧人物系列电灯泡广告吸引了多少顾客,但至少当时京剧在武汉的受欢迎程度可以从中一窥。在此系列的总计51张广告中,共涉及京剧剧目16出。其中《打严嵩》、《哭祖庙》与《徐策跑城》位居榜首,各出现五次,《捉放曹》与《汾河湾》紧随其后。(全部剧目出现频次统计见下图)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以上表格数据来自“中国商业广告档案库”

自1901年汉口的天一茶园聘请上海的京剧艺人来汉演出引发热烈反响后,租界内的其他茶园纷纷效仿,汉口与京剧的缘分滥觞于此。而戏曲作为当时的大众娱乐,与电灯的缘分也已有一定的年岁。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TOP 3 剧目广告

© The Ephemera Project

齐如山曾回忆:“有清一代,戏院不但不准演夜戏,倘白天戏完的稍晚,也不许点灯。”但自上海开埠,19世纪60年代南京路上点亮第一盏煤气灯,去戏园观夜戏开始成为上海市民夜生活的一部分。1872年,《申报》上的一篇《戏园竹枝词》这样描绘当时的情景:“大小戏园开满路,笙歌夜夜似元宵……新彩新灯新脚色,教人沿路贴招牌……银烛满筵灯满座,浑疑身在广寒宫。”煤气灯的出现深刻影响了戏园传统的经营模式与演出环境,而到了19世纪80年代电灯开始普及后,更为光亮便捷的特性使各大戏园很快成为了电灯的拥趸。


1918年,这组京剧人物电泡广告的投放者、博利安电泡的生产公司东京电气有限公司(Tokyo Electric Co., Ltd.)来华开业。公司先后在上海、汉口、香港、天津、北京、大连等地设立了支店与营业所,经销生产的灯泡、电料、电机等等。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公司在华各分支店所才由中国派员接收。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以上表格数据来自“中国商业广告档案库”、

“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爱如生典海平台”申报数据库

据“中国商业广告档案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和“爱如生典海平台”申报数据库的资料记载,除《汉口中西报》外,博利安电泡的广告还曾刊载于上海的《申报》、《新闻报》、《民国日报》、《时报》、《晶报》与天津的《大公报》,广告总数共计1102条。其中《申报》的刊载数量最多,占总数的近30%。而这些广告的刊登时间则主要集中于东京电气有限公司来华开业之初的1918年与1919年,每年各有近500条广告见诸报端。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中国商业广告档案库”中“博利安电泡”搜索结果

相较于京剧人物系列的广告创意,博利安电泡的其他广告也大多融入了中国本土元素。从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的中国男子,到短袄长裙搭高跟鞋的摩登民国女郎;从灯下穿针引线的年迈老妪,到哄孩子入睡的年轻母亲……不论是身着典型民国服饰的中国模特,还是百姓日常的生活情境,作为一款“中日合造”的商品,博利安电泡广告的入乡随俗在使读者感到亲切的同时,也建立起了潜在顾客对于产品与品牌的认同感。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 The Ephemera Project

民国时期,进口商品在采用汉化的包装与名字外,在广告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拉近与中国读者距离的做法并不少见。1925年中秋节前夕,美国产红锡包香烟于《民国日报》刊登广告:画面中,络腮黑髯的吴刚、梦游月宫的唐明皇、仙娥簇拥的嫦娥在云雾缭绕中纷纷登场,商标旁写着应节的广告语:“节逢中秋,良宵赏月。不有佳烟,何娱雅怀。”除了传统节日的特殊营销,还有如棕榄香皂广告以西施作比近世美人,大炮台广告让宝玉向林妹妹送上香烟道:“大炮台是解闷儿的妙品”……如此种种时空交汇的广告,真如那则大炮台广告的标题所言:好一场“红楼谐梦”。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滑动查看更多

© 全国报刊索引

1913年秋,年轻的梅兰芳应许少卿之邀来到上海丹桂第一台演出。日后他在回忆当时第一晚演出《彩楼配》的情形时说:“一会儿场上打着小锣,检场的替我掀开了我在上海第一次出场的台帘。只觉得眼前一亮,你猜怎么回事儿?原来当时戏馆老板,也跟现在一样,想尽方法,引起观众注意这新到的角色。在台前装了一排电灯,等我出场,就全部开亮了。这在今天我们看了,不算什么,要搁在三十七年前,就连上海也刚用电灯没有几年的时候,这一排小电灯亮了,在吸引观众注意的一方面,是多少可以起一点作用的。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 The Ephemera Project

如今,丹桂第一台早已难觅旧址,所在的四马路也已更名。电灯与京剧,这两件现在的人们或许再也不会引以为奇的事物,一百年前正是时代的新宠。桃花赋在,竹枝词远。博利安电泡广告中二者的相遇为我们遥想旧日时光指点了一条幽径。


袅袅凤箫,或可再续。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参考文献


何自荣:《海派京剧繁荣的缩影——天蟾舞台研究(1912-1954)》,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黄光域编著:《外国在华工商企业辞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第182页.

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北京:新星出版社,2017年1月,第122页.

齐如山著,王晓梵整理:《齐如山文论》,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34-35页.

任晓飞:《都市生活与文化记忆:近代汉口的公共娱乐空间与大众文化(1912-1949)》,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晟溪养浩主人稿:《戏园竹枝词》,《申报》,1872年7月9日,第2页.

王婷:《二十世纪初海派京剧的美学现代性——以“新舞台”为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吴咏梅,李培德:《图像与商业文化:分析中国近代广告》,香港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版,第xxvi-xxvii页.


文案  美编 / 高沁云

责编 / 陈静



更多内容:
什么是CCAA?——“中国商业广告档案库”简介
学生习作 | 《大公报》广告中的公共空间与天津城市近代化
白露 | 摩登女郎的诗学
陈静 | 广告的蜉蝣性与数字档案化
CCAA | 定义“蜉蝣”(Ephemera)
CCAA | 志愿者招募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CCAA历史广告蜉蝣):博利安电泡 | “比较那寻常灯判若云泥”

About the Author: 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