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第一教育专业圈」可快速关注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博物馆资源的网络化和数字化逐渐普及,将数字博物馆资源有机地融入历史教学,有利于搭建丰富的学习支架,打破学习的时空限制,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就数字博物馆资源的特点及将其融入历史教学的策略进行简要介绍,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
【关键词】“互联网+” 数字博物馆 历史教学
美国博物馆界著名文集《新世纪的博物馆》里写道:“若典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但自博物馆诞生以来的很长时间,囿于人们空余时间和场馆空间的限制,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国外学者开始探讨用计算机技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建设理念由此产生。数字博物馆通过藏品数字化采集和数字资源展示利用,最大限度地呈现了直观的、广博的和考证过的博物馆藏品,这些藏品见证了历史的足迹和沉积,反映了历史风貌,再现历史人物和事件,是中学历史教学珍贵的史料资源。
一、数字博物馆资源的特点
数字博物馆是以数字形式对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的各方面信息进行收藏、管理、展示和处理,并可以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数字化的展示、教育和研究等各种服务,是计算机科学、传播学以及博物馆学相结合的信息服务系统。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数字博物馆的两大特点,一方面数字博物馆借助数字化设备,并对需要呈现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另一方面,无论是实体博物馆的数字化还是虚拟数字博物馆,均通过互联网实现对信息的整合和传播。相对于传统的实体博物馆,数字博物馆使馆藏品呈现的内容动态化、呈现的形式虚拟化、多元化,从而突破藏品陈列条件和场地的限制、打破信息单向传递的限制、提高藏品资源开放与共享程度。目前,我国六大综合性博物馆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网络化和数字化(见下表)。
六大综合性博物馆现有的网络服务调查情况简表
二、数字博物馆资源融入历史教学的策略
1.引用数字博物馆文物资源进行史料教学
史学研究离不开史料,史料教学是常用的历史教学方法。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为了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中的知识,而是要在“互联网+”的环境下精选并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这一环节中,数字博物馆资源中的大量文物可为历史教学提供有力的物证,可用来帮助教师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对于如何快速查阅数字博物馆文物资源,笔者一般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一是直接访问博物馆网络主页。迄今为止,我国的大部分重要博物馆都已通过互联网建立了官方网站,其中不仅有最新的展览信息,还有馆藏文物的电子档案(包括实物图片、文字叙述和视频简介)。譬如,笔者在讲授华东师大版第五分册第24课《红色政权的建立》一课时,通过“井冈山博物馆”官网链接进入其“数字博物馆”栏目,查阅到了许多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留下的珍贵史料。为了更形象直观地表现井冈山的革命斗争,笔者向学生展示了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工会工作的“湘赣全省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证”、见证苏维埃政府开展分田运动的“范致全的分田证”等文物照片信息。为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史料,笔者借助《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条例》封皮照片,提问:“这份文件应由哪个政府批准?其颁布的时间不可能早于何年?”学生仔细阅读照片,发现其左下角竖印有“临时政府批准”。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份文件应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其颁布时间不可能早于1931年。
二是关注博物馆的官方微信和微博。为了便于博物馆与公众的即时沟通,许多博物馆开设了官方微博及微信公众平台,对馆藏珍品信息、最新研究报告、近期展览、学术讲座等信息进行适时推送。譬如,笔者所关注的上海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了“品上博”“通古今”“智天下”三个栏目。其中“品上博”栏目中有“珍品100”子栏目,为观众呈现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青铜、雕塑、陶瓷、书法、绘画、印章、钱币、玉器、家具等珍贵文物,并配有文字说明或视频简介。笔者在讲授华东师大版第二分册第2课《商朝与青铜文化》一课时,展示了“珍品100”中的“商父乙觥”“兽面纹鬲”“四羊首瓿”等商朝青铜文物,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进而分析商朝青铜器的形制、用途及其纹饰被赋予的象征意义。
2.借助主题数字博物馆开展历史专题教学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专题教学是尤为重要的环节,系统化和条理化的专题教学能够明显地增强教学效果。数字博物馆按照其与实体博物馆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实体博物馆为基础的数字博物馆,即“离岸博物馆”;另一类是主题数字博物馆,它通常是由一些单位出于宣传、教育和传播、传承文化的目的,确定一个具体的主题,搜集整理和组织相关的信息资源,然后通过主题数字博物馆的形式展示出来。这些主题数字博物馆恰好能为历史专题教学提供方向和素材。譬如,笔者在进行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活动专题复习时,选用了陕西数字博物馆中的数字主题展——“风云变幻因有他——革命伟人珍贵币”,通过展示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等革命伟人的纪念币,要求学生根据纪念币的形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制作革命伟人专题小报,并在班级中开展评比活动。
文字、图片、音乐、语音解说和视频结合的主题数字博物馆融入历史专题教学能使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平面为立体,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教学容量,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接触大量的史实,提高历史专题教学的效率。
3.利用数字博物馆远程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
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学模式。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各大博物馆都开设了远程线上课程,大部分博物馆的线上课程都免费向全体公众开放,一些博物馆的课程内容不仅开发了主体课程视频与资源包(相关视频、图像、参考文献等),还设计了课后作业习题以及互评环节等,这些线上课程一般由全国各地文博机构、高校专家等进行授课。譬如,上海博物馆开设的远程课程有“中国碑刻”“吴门书札”“博物馆与世界文明——古代美洲”等,湖南省博物馆开设的远程课程有“古玉天地”“云想衣裳花想容——楚人服饰之美”等。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一方面尝试将各大博物馆的远程课程视频片段引入课堂教学;另一方面笔者也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研究主题自主学习远程课程,借此完成研究课题报告。譬如,我校某学生的研究课题为“长安何以成为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他通过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线上视频课程“从唐墓壁画‘客使图’所想到的——长安成为丝绸之路起点的原因与条件”找到了研究的切入点,并通过远程课程的介绍知道了更多的资源渠道。
三、数字博物馆资源融入历史教学的反思
“互联网+博物馆”时代的到来,使博物馆教育重新焕发生机。数字博物馆为历史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提供了更加整合的学习资源、更利于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但在应用数字博物馆资源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需要特别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对数字博物馆资源的利用不能停留在文物资料的查找和视觉性材料的展示上,而应精选并整合数字博物馆资源,重视学生思维参与的深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2.数字博物馆资源的选择应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其探究性问题的设置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应过深或过浅;3.数字化博物馆资源不能完全取代或覆盖实体博物馆,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可采取线上学习与线下体验相结合的形式,尽可能更全面更直接地感受历史。
参考文献:
[1]杨向明.数字博物馆及其相关问题[J].中原文物,2006(1).
[2]李敏,邓宽宇.“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的网络服务策略[J].四川文物,2017(1).
(本文作者系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陈新幻)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18年11A刊)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第一教育专业圈):“互联网+”时代数字博物馆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